Content-Length: 24738 | pFad | http://syxww.zjol.com.cn/syxww/system/2024/12/30/034848671.shtml

明善书院-松阳新闻网
松阳新闻网导航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浙江日报》  《丽水日报》  《处州晚报》  ;新闻热线:0578-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zgsynews@163.com
 
首    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
独山论坛 微·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视觉 > 明善书院

明善书院

  书院起源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收藏历代经史典籍之所。唐宋科举兴起,官学因名额限制难以满足学子需求,民间书院应运而生,并逐渐演变成讲学藏(读)书之地,成为一种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

  松阳是文化之邦,耕读之风兴盛。古市是松阳的旧县治,早在唐武德四年(621),古市就建有丽水地区最早的一座县学。从此之后,民间就兴起了创办家塾、族塾、义学的热潮。“宋时,里塾甚盛”,仅古市就有原松阳知县萧元载创办的族塾“萧院”、叶震创办的家塾等。

  松阳历史上的明善书院历经三次兴废。南宋咸淳三年(1267),明善书院始建于古市,史称第一明善书院,第二、三明善书院清代复建于西屏,是当时人们探讨学术、讲授经文与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场所。“明善”二字,源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清朝乾隆年间,松阳知县曹立身有诗曰:“仰止登堂忆晦翁,年当木铎振松风。挥毫染翰犹留额,应与鹅湖鹿洞同。”在曹知县的笔下,明善书院里朱文公的余风尚在,挥毫间,翰墨留香、回转悠长,书声琅琅、不绝于耳,鹅湖、鹿洞书院也不过如此,言语间尽是自豪。

  明善书院的创建与宋朝大儒朱熹(1130—1200)有莫大关系。淳熙九年(1182),朱熹任浙东常平使,曾到松阳南州和古市开坛讲学,吸引了大批听众。朱熹古市讲学期间,“有叶震者,能述《论语》《孟子》大义,朱子异之,俾主塾焉”。朱熹讲学“留旬日乃去”。后叶震“因其家塾而扩充之,建礼殿讲堂、门庑斋庐,以为书院,额曰:明善”。叶震“明善”家塾前后存续近百年,“岁更世易,屋宇尽废”。

  为纪念朱文公,咸淳三年(1267),古市人叶再遇捐出自己的住宅请建书院,用以教化乡人,取名“明善书院”,院址推测在观口埠头外一二十丈。然因史料缺失,叶再遇生平难考。叶世钧《松阳卯山·叶姓发祥地》载,叶再遇为叶俭第四十一世孙,“必达公系下,少从军,江淮立功,升淮东安抚使、殿中步帅,居镇江。”然时逢宋亡元兴,叶再遇或返回镇江,或重披盔甲上战场。兵荒马乱中,书院乏人管理,师生无心教学,人去楼空。“入国朝,名存实亡”,书院也就渐渐荒废了。

  据《萧氏族谱》载:宋建炎元年(1127),萧元载“随驾南渡,抵栝知松阳县事......始建书院,号曰:明善。历至同知椿公,省元景然公,岁深年远,其院崩塌”。可见“萧院”,则创办更早。

  至元十一年(1274),萧元载后人萧子登,“继祖之迹,承祖之志,重加修整,复建书院”,将“萧院”改名“明善书院”,址在“法善故墟之阳”,同时开始招徒讲学。元代书院受官方控制甚严,与县学已区别不大。萧子登向官府报告复建书院之事,行省即命其为山长,此为官方任命的第一任山长。他边讲学边建设,接着建造了礼殿及大门。大德四年(1300)萧子登考中举人,赴外地为官,仍心系书院,乐于助学,筹得学田60亩以继膏火。延祐五年(1318),山长汪希旦又添建两庑。泰定元年(1324),萧子登回到松阳,负责县里的教事,要求上级重视书院建设,为明善书院建设奔走呼号前后长达五十年,可谓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他在撰写《明善书院志》中阐明了自己心迹:“以学相赀,丽泽之益,而使吾心之全体常明,大用不昧,脱然无物欲之累也。特是为记,所以昭示当时,垂裕后世,俾若子若孙,因吾言而明其善,因吾志以复其初,则吾欲明善之心,垂于永而不替也。遂书以为志。”元统元年(1335),知县方明安记录:“延师儒,仍集学徒,弹琴赋词,日讲月试,凡学政之当举者,莫不备至。”之后,书院相继扩建有御书楼、择礼馆、万寿亭、大成殿等建筑。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尚有明善书院的记载。从元朝至明初,书院山长有陶泽、萧子登、潘崇礼、王淮(丽水人)、徐思敬(龙泉人)、刘渲(丽水人)、周楫、陈隘(丽水人)等县内外名士贤人。

  元代著名学者、婺州兰溪人吴师道(1283-1344)曾作一篇《明善书院记》,详细地记录了明善书院的创建过程,原文收录于《四库全书》,留传至今。元末明初学者王袆(1322-1374)也写了一篇《明善书院记》,邑人薛益为明善书院山长,可见明善书院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

  南宋时期是松阳文化活动最为活跃、最为辉煌的阶段。书院的兴盛,带动了一方学子。据统计,仅宋朝三百余年间,松阳就出了81位进士,其中南宋进士及第者66人,约占所有朝代进士总和的三分之二,仅淳熙年间,就有12位考中进士,不得不说和明善书院的创建有着重要的关系。书院也因此深为乡人自豪,明善遗音也成为旧市十景之一。清代邑庠生刘上珍有诗为证:“追忆当年文教崇,先儒建业有书宫。考亭古迹犹存匾,讲学遗音却已空。富贵岂由翰墨外,圣贤都在简编中。倘然仰企如前日,济济英才世代雄。”

  元朝末年,叶氏明善书院焚毁,只留存了大成殿;明朝中后期,朝廷加强思想控制,斥书院为邪学,废之;兴文字狱,学子惶惶无措,萧氏明善书院一度废止,后均为洪水冲毁。

  如今,第一明善书院遗迹已然全无。我在寻访过程中,有幸遇到92岁高龄的叶德生老先生,赠我一本叶再遇裔孙清代拔贡叶葆彝著的《古市志略》,里面有“朱子祠”一条:“宋淳熙间(1174-1189),朱文公为常平使,曾行部至市讲道,咸淳时(1265-1274),吾家再遇公请建祠以祀,即邑所载‘第一明善书院’是也。据邑记载,是院有大成殿、御书楼、择礼馆、万寿亭等。至元末,仅存大成殿,比及明清,非惟殿宇无存,并殿址亦为水所冲,变为河身矣!故老相传,院址在观口埠头外一二十丈,桑田沧海不其然欤。是院废后,我家曾祖际春公与里人醵金重建于塘岸,易其名曰朱子祠。市之士人,每于九月望日文公诞辰,举行释奠礼。吾市文化虽不发达,而先辈重儒尊道之意,殊可于此相见焉。”

  卢朝升先生多年致力于书院研究,经多方考证也得出明善书院原址在观口埠头外的松阴溪河床里,后在塘岸附近复建了朱子祠,故址就在原古市区公所,至今仍保留着朱子祠弄和朱子祠故址上的桂花树。世事更迭,物是人非,第一明善书院归于沉寂,已近八百年。

  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文脉更需绵延后世,书院肩负着文脉传承之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陈朝栋捐资购西屏詹姓房产复建明善书院。因两度兵燹,楼宇尽毁,同治六年(1867),知县徐葆清捐俸购房置西屏城北建明善书院。20世纪90年代,明善书院因扩建实验小学(毓秀校区)教学楼需要被拆。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重视下,县政协将原城北明善书院附近的潘后街头潘氏宗祠进行全面修缮,复建明善书院,传承其藏书、阅览、讲学、交流等功能,并与协商议事室、委员会客室、社情民意工作室等政协履职平台相结合,与宋韵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等有机融合,将书院打造成集书香味、乡土味、政协味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休闲空间。书法家江吟为明善书院题写匾额,青年才俊裘基鹏撰《复建明善书院碑记》,曾任中共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书写碑文。县政协发动全体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书,响应者甚众,书院藏书达上万册;每天前来看书、查找资料者络绎不绝;大量专家学者定期在“明善讲堂”开讲,堂堂爆满。真可谓:明善书院薪火传,千年古城文脉盛!

  作者:洪关旺 来源:松阳新闻网 编辑: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2024年12月26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









ApplySandwichStrip

pFad - (p)hone/(F)rame/(a)nonymizer/(d)eclutterfier!      Saves Data!


--- a PPN by Garber Painting Akron. With Image Size Reduction included!

Fetched URL: http://syxww.zjol.com.cn/syxww/system/2024/12/30/034848671.shtml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