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第一时间前往灾区现场进行报道。
边巴央吉、孙涛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报道经历和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家中还在摇晃,记者却直奔救灾一线
本文作者:边巴央吉 孙涛
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边巴央吉和贡桑旺姆在车中撰写报道。
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当时我所在的日喀则市桑珠孜区,震感明显。
地震发生时,家里的柜子和灯突然摇晃起来。来不及反应,电话响起: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融采部组织两组采访队前往救灾一线,让我准备好器材和生活用品,马上出发。
我带上笔记本电脑、两部手机、一个笔记本和笔,约半小时后,单位派车来接我了。
一路上,我们经历了10多次余震,目睹了道路和房屋的损毁。
6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受灾较严重的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
此时,消防、公安、驻村工作队等各方力量已经遍布村庄小巷,救援、搭帐篷、发放救灾物资……大家全力以赴,马不停蹄。
森嘎村村主任告诉我们,全村100多户440余人,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村里的空田地变成了安置点,医护人员正在悉心照料伤员。如发现严重的病情,他们会立刻将其送往定日县人民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等条件更好的医院。
虽然现场人很多,但一切井然有序。
我们准备好简短的出镜词,用手机记录下灾区一线的情况。所幸,通讯十分顺畅,素材第一时间传到了融采部采编群里。
随后,武警官兵带着我们徒步深入本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古荣村。
脚下是裂开的道路,两旁是摇摇欲坠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不安的气息,每一步都格外沉重。
地震灾区房屋受损。
武警官兵身着迷彩、步伐坚定,是废墟中最亮丽的色彩,也是受灾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我们跟在他们身后,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大自然的无情而痛心,又为武警战士们无畏前行的精神深深触动。
沿途,偶尔能见到受灾群众,有人会在我们经过时,停下手中的清理工作,投来期待和感激的目光。
这一刻,我们深刻体会到,记者手中的笔和镜头,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连接外界与灾区、传递温暖与力量的桥梁。
再次回到森嘎村安置点时,已是深夜,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我们冷得发抖。
受灾群众都安顿好了吗?这么冷的夜晚他们如何度过?
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安下心来。
森嘎村安置点各类救援物资堆积如山,矿泉水、方便面、新鲜蔬菜等整齐排列,一应俱全。当地干部正忙着给村民发放棉絮、棉被、火炉和简易床等急需物资。
我们掀开救灾帐篷的门帘,村民正裹着厚厚的被子,坐在床边吃着热腾腾的面条。他们很平静。
我们找了几位村民了解情况,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党和政府。
随着采访任务推进,体力上的疲惫逐渐袭来。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开展报道:传递事实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人性中的光辉——互助、坚持、希望。在现场,我们看到令人悲痛的废墟,也看到身处险境仍然坚韧、乐观的人民。每一次与武警官兵、消防、乡镇干部的交流,每一次与受灾群众的对话,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面对多大困难,只要人心不散,希望就永远存在。
日喀则融媒记者边巴央吉在向爱心人士询问物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