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重定向自写实
文學
文學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出版社文学期刊
文学獎
作家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現實主義(法語:Réalisme),又可稱作實在主義[1]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之中的認知,我們對物體之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2]。一般定義為關於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不過,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範疇中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繪畫文學哲學裡),還可以用於國際關係

藝術上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又可稱為寫實主義,可比擬為中國工筆畫,與「寫意」相對。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依據這個說法,廣義的寫實主義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

視覺藝術文學中,現實主義是19世纪的一場運動,起源於法國

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 在意大利,现实主义主题由Gioacchino Toma,安东尼奥·罗塔和Giuseppe Pellizza da Volpedo承担,而在米兰,在下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间,一群年轻的画家将生活在存在主义现实主义的潮流之中,主题是 用现实主义打破思想方案马里奥·巴尔迪[3]

十九世纪西方写实主义运动的概念界定

编辑

1996年简·透纳主编的34卷本《艺术辞典(The Dictionary of Art)》中对写实主义词条——特别针对十九世纪西方写实主义运动的概念与发展有较详细的阐述。词条编撰者、著名学者鲁宾(J. H. Rubin)在开篇即认为:“写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艺术运动,它试图以对当代生活无偏见的观察为基础,客观的表现外部世界。写实主义是自觉的民主主义,这主要体现在对题材、观众行为和社会阶层的表现上,而这些内容在此之前都被崇高艺术认为毫无表现价值。”随后作者对该运动在法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的历史、理论及批评回应进行了系统而又精要的概述。同时,他也承认:“关于写实主义运动存在很多困惑,首先是因为其术语来源于几乎任何艺术都包含的一个因素,其次是因为该术语所具有的多重内涵常常互相矛盾。在某些情况下,该术语还可以与自然主义概念相互替换。”

2005年,作为最新出版的《新观念史词典(New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鲁宾同样成为该词典“Realism”词条的编撰者,但对该词条的界定与《艺术词典》相比显得更加详细。鲁宾认为:“写实主义是十九世纪西方文化中的一场运动,宣称以准确观察为基础,表现普通民众以及他们的日常现实生活。他挑战了数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即崇高艺术所追求的理想化图绘形式与英雄题材。写实主义的支持者认为其视觉真实就是画家之“真诚”的象征。写实主义通过其包容性以及普通民众对图像的易接受性——这些民众对传统并不熟悉但可以辨别“真实”——从而获得某种民主的政治尺度。其道德诉求可以从进步论观以及知识的经验主义概念中窥知一二。普鲁东以及孔德的论著中所涉及的社会理论以及科学认识论,在实证主义中得到融合。写实主义艺术的领导者是法国画家库尔贝。他的出现变革了艺术的历史。”同时,鲁宾也强调需要将作为一种观念的“写实主义”与作为一场运动的“写实主义”区分开来,他认为:“写实主义的艺术运动需要和“写实主义”区分开来——后者是贯穿历史大多数具象艺术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讲,这个词涉及到视觉写实主义(形式或细节来源于自然,例如前拉斐尔派或照相写实主义)、心理写实主义(有时扭曲形式以表达情感,如表现主义)或错觉主义(通过细腻的描绘技巧使想象的形式显得逼真,如超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与摄影术在1839年一同兴起,后者为视觉写实主义提供了新的标准,同时也是以科学技术回应艺术对写实主义标准的追求。其后产生的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偏向科学探索同时淡忘政治选择的术语,被小说家左拉以及艺术评论家卡斯塔纳瑞加以推广。”鲁宾在此的阐述相对来说比较全面详细,但作为定义又太长。

文學上的現實主義

编辑

現實主義是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其實際運用時間相當早遠,但直到19世紀50年代才由法國畫家庫爾貝和作家尚弗勒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作為一個名稱提出來,恩格斯為「現實主義」下的定義是:除了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的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1888年4月初致瑪·哈克奈斯信)

文學藝術創作中,現實主義是與浪漫主義並駕齊驅兩大思潮,其注重事實或現實;不受理想主義、臆測或感傷主義影響的客觀過程;客觀地而不憑感情地去處理思想和行動,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繪畫上的現實主義

编辑

興起於19世紀的歐洲,又稱為現實主義畫派,或現實畫派

這是一個在藝術創作尤其是繪畫、雕塑和文學、戲劇中常用的概念,更狹義的講,屬於造型藝術尤其是繪畫和雕塑的範疇。無論是面對真實存在的物體,還是想象出來的對象,繪畫者總是在描述一個真實存在的物質而不是抽象的符號。這樣的創作往往被統稱為寫實。遵循這樣的創作原則和方法,就叫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或者大致可稱為具象主義)相對的概念是抽象主義。人們借由感官知能接收訊息,加以分析組織,以自然為題材(例如自然風景或時事議題)用任何技法將其具體表現出來,但也因生長環境及認知不同,產生不一樣的經驗,這種組織過後的觀點差別,讓同個題材的作品有不同呈現。

我們接觸的絕大部分繪畫作品,都是現實主義的,儘管有很多造型很誇張或者變形,甚至無法分辨所表達的對象,比如畢卡索的《亞維農的少女》,但是,這仍舊被稱作寫實主義的作品。真正抽象的作品並不多見,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現代抽象主義的代表。

一開始有巴比松畫派中的“巴比松七星”,即七位隱居在法國楓丹白露宮附近巴比松村的畫家,他們熱衷於描畫自然風景和農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盧梭米勒,盧梭專門描畫風景,米勒的農民畫樸實感人,「晚禱」、「拾穗的人」反映真實的農村生活。最著名的寫實主義畫家是庫爾貝,他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他被選為巴黎公社的文藝委員。

蘇聯十月革命後,不承認現代油畫是藝術,最推崇現實主義,所有蘇聯的畫家都自認為是寫實主義的,甚至將以前俄羅斯的偉大畫家列賓蘇里科夫也攀附為現實主義的。

蘇聯專家曾貶低中國畫的水墨山水,認為是抽象的,但參觀一次黃山後,才承認水墨山水是現實主義的,這是蘇聯人對繪畫的最高評價。[來源請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文化大革命前也強調藝術必須是「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文革後繪畫才真正達到了百花齊放。

戲劇上的現實主義

编辑

現實主義是現代戲劇的主流。易卜生是挪威最重要的劇作家,因開創現代戲劇的先河而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

在二十世紀激烈的社會變遷中,現實主義能以對當代生活的掌握來吸引一批新的觀眾。一般認為現實主義是18、19世紀西方工業社會的歷史產物。狹義的現實主義是19世紀中葉以後,歐美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興藝文思潮。

國際關係現實主義

编辑

國際關係現實主義是一種理論與實踐,關注民族國家之間的權力平衡,甚過理想或道德。與之相對的是「理想主義」。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教育概論(第五版),吳清山著,ISBN 978-957-11-8263-6
  2.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現實主義(哲學運動)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11-24.於2011年3月14日查閱
  3. ^ Campo, Daniele. La Vie moderne - Il realismo. www.laviemoderne.it. [2019-08-10] (意大利语). [永久失效連結]

参见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