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诸葛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諸葛瑾
诸葛瑾
大将军、左都護、豫州牧
诸葛瑾
大将軍
國家中國東吳
時代东汉末至三国时期
主君孫權
姓名诸葛瑾
子瑜
出生漢靈帝熹平三年
174年
东汉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
逝世吳大帝赤烏四年
241年(66—67歲)
親屬
父親諸葛珪
兄弟諸葛亮諸葛均
姊妹諸葛氏(夫龐山民)、諸葛氏(夫蒯祺
諸葛恪諸葛喬諸葛融
諸葛氏(夫張承
其他親屬从父:諸葛玄
堂兄弟:諸葛誕

诸葛瑾(174年—241年),子瑜琅琊陽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家和武將,诸葛瑾的弟弟是仕於蜀汉诸葛亮,族弟是仕於魏的諸葛誕;官至太傅大將軍,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丞相。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研读《毛詩》《尚書》和《左氏春秋》。諸葛瑾公私分明,雖與胞弟諸葛亮闊別多年,但因各為其主,在出使蜀國時,兄弟聚面只談論公務,私下不相往來,但會互通書信作問候,現存有諸葛亮寫給诸葛瑾的《與兄瑾書》多篇。

生平

[编辑]

諸葛瑾因避戰亂而從徐州瑯琊郡遷往江東,孫權大姊夫弘咨向孫權推薦,而諸葛瑾與魯肅受到孫權器重,二人同爲賓客禮待一併起用,後升為長史、中司馬。

後來赤壁之戰爆發之前,孫權派魯肅到荊州邀請劉備聯盟,魯肅說到自己與諸葛瑾是朋友,於是與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交好。

雍容大度

[编辑]

215年,諸葛瑾奉命出使蜀漢要求劉備歸還荊州,最後以分界結束。219年,跟隨討伐關羽,封宣城侯、綏南將軍,代呂蒙南郡太守。黃初二年(221年),劉備東伐吳,孫權請和故意示弱,害怕劉備的大軍如果失敗了就難以再對抗曹魏,諸葛瑾給劉備做書曰:“陛下遠道來至白帝,恐怕是因為吳王侵取荊州而來,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肯講和,這是小人之心。試為陛下論說輕重,及其大小。陛下如果壓抑憤恨,所以問題都可以立刻解決,不用再次咨詢各位將領。陛下與關羽的親密與歷任漢先帝哪個更重要?荊州的大小與海內天下又如何相比?根據這些與仇恨區分,哪些才是先後解決的事呢?如若審視現況,易於反掌。”

由於諸葛亮久事劉備,而且位高權重,諸葛瑾此時的立場便顯得尷尬(尤其以記載來看,關於諸葛瑾通蜀漢的謠言不是此時才有),當時謠言四起,或言瑾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並說自己與諸葛瑾已是神交,關係非外人可以離間,對其信任之深不言可喻。

弘緩不失

[编辑]

222年,孫權受封吳王,封諸葛瑾為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江陵,孫權派諸葛瑾與夏侯尚對江救援,諸葛瑾水陸兩進,在陸地上渡江的同時,分水軍在江上渡江;夏侯尚在夜裡使用布滿油的船,把步騎萬餘人於下流潛伏渡江,進攻諸葛瑾的大軍,在夾江的地方燒毀其船隻,同時也進行水陸進攻打敗諸葛瑾大軍。諸葛瑾性格弘緩,根據道理來定計劃,沒有應急依存的方案,被圍困的大軍長時間沒有得到緩解,孫權對此失望[1]。當時春水又開始,潘璋見魏兵日渡不絕,说:“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戰。”便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裡,伐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准备順流放火,燒敗浮橋。筏刚做完,伺水長當下,夏侯尚就因得到命令而撤出,诸葛瑾攻浮桥,曹真等军也退去。雖無大功,但全軍保護國境有功。

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升任大将军,兼任左都护豫州牧。

朝政風波

[编辑]

226年,孫權得知魏文帝曹丕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今湖北襄樊),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西南)。孫權攻陷高城,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吳將張霸被斬殺,別將在尋陽被曹休打敗。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赤烏元年(238年),弄政大臣呂壹遭處死。先前,諸葛瑾、呂岱朱然步騭以自己為武官,未有干涉呂壹一事,呂壹死後,孫權派遣中書郎袁禮斥責四人,指自己與四人恩猶骨肉,榮福喜戚,相與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錯,理應上奏勸告,不應置身事外。

進退有度

[编辑]

236年,孫權北征,派右都督陸遜與中司馬諸葛瑾攻襄陽。陸遜派親戚韓扁懷揣奏疏上報朝廷,返回途中,在途中遇到敵人,敵人抓獲了韓扁。諸葛瑾聽後,十分恐慌,寫信給陸遜說:“大駕已還,敵人得到韓扁,將我們的虛實全部打聽清楚了。而且河水快乾了,最好是趕快離去。”陸遜接報後並未作答覆,卻催促人種葑豆(一種蔬菜),與眾將領下棋射箭遊戲,一如平常。諸葛瑾知道後說:“陸伯言足智多謀,他這樣做一定自有考慮。”於是親自來見陸遜,陸遜說:“敵人知道大駕已還,再不用為此籌謀,便專心對付我們。如今敵人已經守衛了要害之處,兵將已經出動,我們自己應當首先鎮定自如以穩住部隊,然後再巧施計謀,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敵人表明我們要走,敵人會以為我們害怕了,必然會來威逼我們,那就是必敗之勢了。”於是二人秘密定計,令諸葛瑾坐鎮舟船,陸遜率領全部兵馬向襄陽進發。敵人素來懼怕陸遜,見陸遜要攻襄陽,立即退回城中。諸葛瑾便引船而出,陸遜慢慢整頓好隊伍,大張旗鼓地走上船。敵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擊,於是陸遜全軍安然退出。

241年四月,吳帝孫權分兵四路攻魏:全琮率軍數萬出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之水,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東北),朱然孫倫樊城(今湖北襄樊),諸葛瑾、步騭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蠻河流域)。五月,太子孫登逝世,其臨終上疏裡的輔臣名單有諸葛瑾[2],同月司馬懿出兵救樊。六月,班師回朝[3]

同年閏六月,諸葛瑾逝世[4],享年六十八歲,死前命後人簡葬不得鋪張。

特征

[编辑]
  • 諸葛瑾容貌溫文爾雅而且大方,當時的人都敬服他為人弘雅。孫權亦非常敬重他,每有大事都會先與他商量。三国志《诸葛恪传》则记载诸葛瑾为长脸,曾被孫權帶著對自身的臉開玩笑。
  • 诸葛瑾朝中人缘极好,與吳宗室的孫皎、江東豪族的张承、同為徐州出身的步骘严畯等皆为好友,大都督陸遜亦與諸葛瑾結好,诸葛瑾女儿嫁给张承为继室。周昭称这些人虽地位有所不同,仍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可谓当世君子。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也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

逸聞

[编辑]
  • 虞翻性格狂直,所以被遷徙,唯獨諸葛瑾屢次幫他求情。虞翻寫書給親友時説道:“諸葛瑾仁厚,如蒼天救助生存物,承蒙他的公平,維繫我的名分。但我的罪惡累積深重,恐怕加重我的罪。雖有祁奚般的解救,但我沒有羊舌氏的德行,解釋也是難辭其咎。”
  • 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委婉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故孙权非常敬重喜愛他,称与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为自己的神交。
  • 夷陵之戰準備開戰時,有謠言稱諸葛瑾派親人暗通劉備有謀反之意,陸遜則為諸葛瑾辯說要孫權不要相信讒言。孫權亦知諸葛瑾為人絕無反意,並對陸遜說:“當初諸葛亮來東吳時,我打算讓子瑜勸諸葛亮留下來為江東效力,但子瑜回答大家已經各為其主,君臣歸屬已經決定,從道義上不能三心兩意。弟弟不會留在東吳,正如我不會投靠蜀漢一樣這樣回應。所以我不相信謠言,我與子瑜有生死不易的誓言,子瑜不會負我,我亦不會負子瑜,之前有任何妄言的文疏,我都封了表章直接交給子瑜,並親自寫信給他,我與子瑜已是神交,不是其他人可以離間的,你的意思我已經知道,會把你的表章交給子瑜,讓他知道你的用心。”
  • 诸葛瑾的才略虽然不及其弟诸葛亮,但德行谨慎謙卑,妻子死后不再娶,爱妾生子而不扶立。[5]

家庭

[编辑]

祖先

[编辑]

父輩

[编辑]

堂兄弟

[编辑]
  • 諸葛誕,諸葛瑾堂弟,三國時曹魏大臣和重要將領,官至征東大將軍,後在壽春發動叛亂反抗司馬昭,兵敗被殺。

兄弟姊妹

[编辑]

子女

[编辑]
  • 諸葛恪,諸葛瑾長子,三國時孫吳權臣,後被誅。
  • 諸葛喬,諸葛瑾次子,後成為諸葛亮養子。官至翊武將軍,早逝。
  • 諸葛融,諸葛瑾三子,在父兄中特別奢侈,諸葛恪被誅後飲藥而死。
  • 諸葛氏,諸葛瑾之女,後成為其好友張承續弦妻子,生张震,諸葛恪被誅時,張家亦被牽連同誅。

[编辑]
  • 诸葛绰,諸葛恪的長子,涉及魯王孫霸之事,毒酒自盡。
  • 诸葛竦,諸葛恪的次子,在白都被斬殺。
  • 诸葛建,諸葛恪的幼子,北逃到曹魏,前行數十里,被追兵所抓捕就地斬殺,與母同死。
  • 諸葛攀,諸葛喬之子。諸葛恪被殺后东吴诸葛瑾后裔已灭绝,便恢复諸葛瑾之後。
  • 諸葛融有三子,其名不詳,均在諸葛融自殺後一同被族誅。

玄孫

[编辑]
  • 諸葛顯,蜀亡後與諸葛京一同被遷到河東郡定居,成為諸葛瑾一脈唯一傳人。

評價

[编辑]
  •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諸葛瑾、步騭並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
  • 孙权:「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 虞翻:「诸葛敦仁,则天活物,比蒙清论,有以保分。」
  • 孫登:「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三國志·吳書·孫登傳》
  • 世說新語中曾記載諸葛瑾與弟諸葛亮、堂弟諸葛誕齊名,時人有言:「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這裡的虎便是指諸葛瑾。
  • 傅玄:「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及權繼其業,有張子布以為腹心,有陸議、諸葛瑾、步騭以為股肱,有呂範、朱然以為爪牙,分任授職,乘間伺隙,兵不妄動,故戰少敗而江南安。」
  • 周昭:「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岂独古人乎!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
  • 陆机:「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声名光国。」
  • 袁宏:「子瑜都长,体性纯懿。谏而不犯,正而不毅。将命公庭,退忘私位。岂无鹡鸰,固慎名器。」
  • 《吴书》:「初,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谨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 郝经:“诸葛瑾才猷蕴借,颛面上将以功名终,亦其次也。”“侃侃相臣,济威以仁。震霆收声,泽国生春。元叹徳度,沉深穆逺。澄渊不波,龙盘蛟转。子山纯懿,子瑜共肃。赞元将命,共安坤轴。”
  • 余嘉锡:「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继以瞻、恪、靓,皆有重名。故渡江之初,犹以王、葛并称。」
  • 黎東方於《細說三國》一書指出(146頁):「沒有周瑜魯肅,便不會有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戰,沒有諸葛瑾,也不會有猇亭之役以後的言歸於好。」由此可見,諸葛瑾與周瑜魯肅等人,同為孫權所倚重,在吳國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

藝術形象

[编辑]

三國演義

[编辑]
  • 在魯肅推薦下加入江東,赤壁之戰前夕與弟弟諸葛亮相遇,是投降派的一人。周瑜命諸葛瑾說服諸葛亮加入東吳,但被諸葛亮反說加入劉備。第一次合肥之戰,太史慈打算夜襲,諸葛瑾則認為張遼多謀恐怕已經有準備,這個計劃不可行。樊城之戰,曹操派滿寵為使者聯絡孫權聯合夾擊關羽。孫權問謀士意見,諸葛瑾獻計與關羽聯姻,如果關羽答應,我們就一起攻打曹操,如果拒絕的話,我們就幫助曹操並取回荊州。諸葛瑾出使聯姻,受到關羽辱罵打算砍諸葛瑾,最終孫權聯合曹操攻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諸葛瑾出使勸降。在彝陵之戰爆發前夕,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求和,結果遭到企圖為關、張之死報仇的劉備回絕。曹丕三路伐吳,諸葛瑾在南郡防禦曹真。諸葛瑾伏兵於外、陸遜伏兵於內裡應外合大敗曹真和夏侯尚。石亭之戰後,諸葛瑾與陸遜在江陵防禦司馬懿。

影視作品

[编辑]

參考文献

[编辑]
  1. ^ 《吳錄》:瑾以大兵為之救援。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兵久不解,權以此望之。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雖無大勳,亦以全師保境為功。
  2. ^ 《三國志·孫登傳》:《臨終上疏》:“……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忠於為國,通達治體。……”
  3. ^ 《吳主傳》:五月,太子登卒。是月,魏太傅司馬宣王救樊。六月,軍還。
  4. ^ 《建康實錄·卷二》:閏六月,大將軍豫州牧諸葛瑾卒。
  5. ^ 《吳書》:初,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谨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52》,出自陳壽三國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官衔
前任:
首任
孫吳大將軍
229年—241年
繼任:
諸葛恪
前任:
首任
孫吳太傅
222年—241年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