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字子經安平郡觀津縣人,東漢末年人物。早年侍奉於劉備何苗袁紹袁尚、後侍奉曹操曹丕曹叡三代。與三國志本傳同卷的田豫齊名為北疆大將(詳見評價)。

生平

編輯

同契劉備

編輯

牽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後來劉備鼎蜀續漢,牽招對此一直有所忌諱。[1][2]

護屍還鄉

編輯

牽招十餘歲時為同縣樂隱的學生。後樂隱為車騎將軍何苗長史,牽招跟隨樂隱。何苗為董卓用計殺害後,樂隱亦被殺。牽招與同門史路為避難,共同殯斂樂隱還鄉。返鄉途中遇到山賊,同門史路逃走。山賊欲破壞棺材取棺材釘,牽招垂淚請求放過其師棺木。山賊感其忠義而放棄離去,牽招因此聲名大噪。

被遣求援

編輯

牽招出名後為袁紹任為督軍從事,兼領烏丸突騎。曾經對袁紹門下犯罪之人先斬後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圍城,牽招被袁尚遣至上黨,督運軍糧,未回而袁尚已經敗走。牽招再勸高幹迎接袁尚,高幹拒絕並且欲加害牽招,牽招因道路被阻不能回到袁尚處,轉而投奔曹操。

烏桓跪伏

編輯

烏桓欲出兵救袁譚,曹操因牽招曾經領導過烏丸兵派遣牽招與其交涉。當時公孫康正在派遣韓忠為使封烏丸峭王為單于。烏桓峭王以袁紹、曹操、公孫康都封其為單于向牽招發問,牽招與韓忠激辯後以韓忠背違王命欲把他當場殺死,峭王懼怕其行動,請求牽招放過韓忠,牽招再度向峭王曉以大義,峭王等下席跪伏,辭退韓忠,停止出兵。

安撫境內

編輯

曹操滅袁譚後封牽招為軍謀討伐烏丸。牽招至柳城,拜護烏丸校尉。建安十二年(207年)回鄴城,示袁尚首級於馬市,曹操下令敢有哭之者斬,但牽招見到有感悲傷,設祭頭下,大為悲哭。曹操因其忠義舉牽招為茂才。曹操平漢中封牽招為中護軍。回師後拜牽招平虜校尉,監督青州徐州軍事,其間斬東萊賊帥,境內從此安寧。黃初二年(221年),曹丕封牽招護鮮卑校尉,屯昌平,在位期間廣佈恩信,招誘降附,如建義中郎將公孫集鮮卑素利彌加等十餘萬部落。

對抗邊境

編輯

曹軍攻東吳(見曹丕伐吳),召牽招值軍,值軍後封右中郎將,為雁門太守。山賊盛行,牽招教民戰陳,租調烏丸五百餘家。屢屢迎戰山賊,使民眾日益壯膽,更離間山賊,使其互相猜疑,山賊問題得以解決。鮮卑內鬥中,牽招幫助步度根泄歸泥等與軻比能作戰,大破軻比能於雲中,鮮卑人附頭等歸附。揀選有才識者授教,數年間庫房充裕。牽招望準地勢,依山勢開鑿渠道,註水廣武郡城內,解決水源問題。曹叡即位,賜爵關內侯

遺計平虜

編輯

太和二年,田豫軻比能所圍,牽招不理當地官吏反對越境救田豫,與田豫共同大破軻比能。牽招認為諸葛亮意欲聯合軻比能夾攻曹魏,應作防備,但眾人以兩者相隔太遠而忽視,結果兩者聯合果然發生。牽招因此提出在邊境屯田養馬,守新興、雁門二牙門,在軻比能再犯邊境時可一舉殲滅,此計未及施行牽招已死。

子孫

編輯

評價

編輯
  • 陳壽:「田豫居身清白,規略明練。牽招秉義壯烈,威績顯著。……而豫位止小州,招終於郡守,未盡其用也。」
  • 孫楚:「干服其命是以夷狄窘迫,罔知所安。譬秋枯之隕晨風,激雹之不及掩耳也。伐叛柔服,威震沙漠,遺種遠跡,萬里無煙。烈烈君侯,文武允崇,少兼七德,翰飛撫戎。名揚河朔,威震漢中,臨危運奇,在難匪從。」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初學記·第十八》引【晉《孫楚牽招碑》】: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因恐為時所忌,每自酌損,在乎季孟之間。
  2. ^ 太平御覽·人事部五十·交友四》引孫楚《牽招碑》曰:初,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爲刎頸之交。有橫波截流、拊翼橫飛之志。俄而委質於太祖,備遂鼎足於蜀漢。所交非常,爲時所忌,每自酌損乎季孟之間。

延伸閱讀

編輯

[]

 三國志/卷26》,出自陳壽三國志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