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雕具座

天球赤道座標星圖 05h 00m 00s, −40° 00′ 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雕具座当前版本,由Cew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1月15日 (一) 04:26 (清理跨語言連結烏拉尼亞之鏡成為內部連結:編輯摘要的紅色內部連結乃正常現象,經繁簡轉換後存在,非bot錯誤編輯 (本次機械人作業已完成94.4%))。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雕具座
Caelum
星座
Caelum
縮寫Cae
所有格Caeli
象徵物雕刻用的鑿子
赤經04h 19.5m to 05h 05.1m[1]
赤緯−27.02° to −48.74°[1]
家族拉卡伊
象限SQ1
面積125平方度 (第81位)
主要恆星4
拜耳/佛氏
恆星
8
行星的恆星1
亮度3m以上的恆星0
距離在10秒差距(32.62光年)內的恆星0
最近的恆星HD 30876
(57.87 ly, 17.75 pc)
梅西爾天體0
流星雨
鄰接星座
可以看見的緯度範圍: +40°至−90°之間

雕具座(英語:Caelum),是一個黯淡的南天星座,是現代88星座之一,由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於1750年代劃定。它的拉丁文名稱“caelum”指的是“鑿子”,舊拉丁名稱為“Caelum Scalptorium”(意指雕刻者們的鑿子);“caelum”是一個僻字,與意指天空、天堂或大氣層的常用字“caelum”沒有任何關係[2]。它是全天面積第8小的星座,其所對的立體角約為0.038球面度,只比南冕座的小一點兒。

由於雕具座面積小,離銀河系平面遠,而且又沒有多少有趣的天體,因此是一個頗為無趣的星座。雕具座最亮的恆星雕具座α視星等只有4.45,另外只有一顆恆星亮於視星等5──雕具座γ¹。其他值得注意的雕具座天體還包括距地球20.13秒差距(65.7光年)且擁有一個行星的聯星雕具座RR英语RR Caeli、與雕具座γ¹組成光學雙星盾牌座δ變星雕具座X英语X Caeli,以及最初看起來像噴流且沒有可見宿主星系西佛星系HE0450-2958

歷史

[编辑]

雕具座最早由法國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於18世紀創立,他同時也創立了另外13個南天星座[3]。拉卡伊用法語的“Burin”一詞(意為雕刻刀)來為這星座命名,而最初拉丁化的名稱為“Caelum Scalptorium”(意為雕刻者的鑿子)。

圖為1825年的星圖 《烏拉尼亞之鏡》,可見雕具座在右下角,標記為“Cela Sculptoris”。

英國天文學家弗朗西斯·貝利依照約翰·赫歇爾的建議,也將二字的拉丁名縮減成一字的“Caelum”[4]。雖然雕具座在拉卡伊最初的星圖中是以雕刻刀和刻版畫用的雕刻針(échoppe)來表示,但後來變成只用鑿子來代表[4]。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波得不使用原文複數所有者的單數“Caelum Scalaptorium”(雕刻者們的鑿子),而改為使用單數所有者的複數“Caela Scalptoris”(雕刻者的鑿子們,德語為(die) Grabstichel)來作這星座的名字,但這種寫法當時並沒有得到普及[5][6]

總體特點

[编辑]

雕具座的南邊是劍魚座繪架座,東邊是時鐘座波江座,北邊是天兔座,西邊是天鴿座。雕具座的面積只有125平方度,在現代88星座中名列第81位。在南半球的夏季雕具座出現於南天顯著的地方,北緯41度線以南的觀察者能在某些月份觀察到整個雕具座[7][a]。組成雕具座主星群的恆星共有4顆,星座內視星等亮於6.5的恆星則有20顆[7]

雕具座的邊界由比利時天文學家尤金·德爾波特於1930年制定,形狀是十二邊的多邊形。這些邊界位處赤道坐標系統赤經坐標04h 19.5m至05h 05.1m之間,以及赤緯坐標−27.02°至−48.74°之間[1]國際天文聯會於1922年決定採用“Cae”作為雕具座的三字母縮寫[8]

細節特徵

[编辑]

恆星

[编辑]

雕具座是一個黯淡的星座:它沒有任何視星等亮於4的恆星,只有兩顆視星等亮於5的恆星。拉卡伊於1756年以拜耳命名法把α到ζ(第1至6個希臘字母)分配了給6顆恆星,但就沒有使用ε,而把相鄰的兩顆星都命名為γ。約翰·波得後來再以拜耳命名法把到ρ(第17個希臘字母)為止的希臘字母都分配給雕具座內的其他恆星,但這些命名大部份已被廢棄不用[5]。由於雕具座的位置實在太靠近南方了,因此並沒有得到佛蘭斯蒂德命名法的命名[b]

肉眼所見的雕具座。

雕具座內最亮的恆星雕具座α是一組雙星,距地球20.17秒差距(65.8光年),內含一顆視星等為4.45的F型主序星和一顆視星等為12.5的紅矮星[10][11]雕具座β又是一顆F型星,它的視星等為5.05,較雕具座α遠,距地球28.67秒差距(93.5光年)。β跟α不一樣,它是一顆次巨星,處於比主序星後一點的恆星演化階段[12]雕具座δ的視星等也是5.05,是一顆遙遠得多的B型次巨星,距地球216秒差距(700光年)[13]

雕具座γ¹是一組雙星,主星是一顆視星等為4.58的紅巨星,伴星的視星等為8.1。主星距地球55.59秒差距(181.3光年)。由於兩顆星的視星等差距大以及相隔不遠,因此用小型的業餘望遠鏡很難分辨出它們是兩顆星[14]。這組恆星與無關聯的雕具座X英语X Caeli(前名雕具座γ²)組成了光學雙星,雕具座X距地球98.33秒差距(320.7光年),是一顆盾牌座δ變星[15]。那是一種具有短週期(最長6小時)光度脈動的恆星,可用作標準燭光星震學的研究對象[16]。雕具座X本身也是聯星,具體來說是密接聯星[17],也就是說那兩顆恆星接近到能夠共有包層雕具座RV是雕具座內另一顆肉眼能見的變星,它是一顆光譜型為M1III的脈動紅巨星[18],其視星等的變化範圍為6.44至6.56[19]

現在仍會間中以拜耳命名來稱呼雕具座內的三顆其他恆星,不過它們的亮度都在肉眼能見度的邊緣。雕具座ν[20]是另一組雙星,內有一顆視星等為6.07的白色巨星[21],和一顆視星等為10.66且光譜型未知的恆星[22]。這個系統距地球約52.55秒差距(171.3光年)[21]雕具座λ英语Lambda Caeli[23]的視星等為6.24,它是一顆距地球227秒差距(740光年)的紅巨星,因此顏色比ν紅得多,也比ν離地球遠得多[24]雕具座ζ比前面兩顆恆星更加黯淡,它的視星等只有6.36。這顆恆星距地球132秒差距(430光年),它是一顆光譜型為K1的K型次巨星[25]。雕具座內其餘12顆肉眼能看見的恆星已經不再使用波得的拜耳命名,其中包括雕具座RV

圖為位於雕具座的西佛星系HE0450-2958,是一個不尋常的活動星系

雕具座RR英语RR Caeli是此星座內其中一組距地球最近的恆星,它是一組互食雙星,與地球的距離為20.13秒差距(65.7光年)[26]。這個恆星系統內有一顆昏暗的紅矮星和一顆白矮星.[27]。雖然雕具座RR離地球較近,但是由於它的兩顆恆星都暗,所以視星等只有14.40[26],因此用業餘的裝備很難看到。201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個恆星系統含有一顆巨行星,而且還發現了第二顆次恆星天體存在的證據[28]。這個系統是一組後共有包層聯星,其角動量隨時間流失,最終導致紅矮星向白矮星傳質。這在90至200億年後會使得整個系統變成激變變星[29]

深空天體

[编辑]

由於雕具座不但面積小,而且離銀河系平面遠,因此深空天體甚為缺乏,也沒有梅西耶天體。雕具座內唯一受到不少關注的深空天體HE0450-2958,它是一個不尋常的西佛星系,其噴流的宿主星系最初很難找,而且那噴流就像從虛無中噴射出來一樣[30]。雖然有人提出該天體是一個被射出的超大質量黑洞[31],但是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宿主是一個很難看見的小星系,那噴流和旁邊星暴星系的光使得它很難被看見[32]

註釋

[编辑]
  1. ^ 雖然星座有部份對北緯49度線至65度線之間的觀察者技術上來說是水平線之上,但是水平線數度以內實際上是觀察不到的[7]
  2. ^ 像雕具座的南天星座沒有得到佛蘭斯蒂德命名法的命名是因為約翰·佛蘭斯蒂德只記錄了在英格蘭能看見的恆星[9]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Caelum, Constellation Boundary. The Constellations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5日). 
  2. ^ Charlton T. Lewis, Ph.D. and. Charles Short, A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79. Entries for caelum and caelum.
  3. ^ Ridpath, Ian. Lacaille. Star Tales. self-published. [2014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3日). 
  4. ^ 4.0 4.1 Ridpath, Ian. Caelum. Star Tales. self-published. [2014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1日). 
  5. ^ 5.0 5.1 Wagman, Morton. Lost Stars: Lost, Missing, and Troublesome Stars from the Catalogues of Johannes Bayer, Nicholas Louis de Lacaille, John Flamsteed, and Sundry Others. Blacksburg, VA: The McDonald & Woodward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58–59. ISBN 978-0-939923-78-6. 
  6. ^ J. E. Bode: Allgemeine Beschreibung und Nachweisung der Gestirne nebst Verzeichniß der geraden Aufsteigung und Abweichung von 17240 Sternen, Doppelsternen, Nebelflecken und Sternhaufen. Berlin, 1801, p.17
  7. ^ 7.0 7.1 7.2 Ridpath, Ian. Constellations: Andromeda–Indus. Star Tales. self-published. [2014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24日). 
  8. ^ Russell, H. 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ymbols for the Constellations. Popular Astronomy. 1922, 30: 469–71. Bibcode:1922PA.....30..469R. 
  9. ^ Kaler, J. B. Star Nam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14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26日). 
  10. ^ * Alpha Caeli – Star in double system.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5日). 
  11. ^ GJ 174.1 B – Flare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2日). 
  12. ^ LTT 2063 – High proper-motion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13. ^ * Delta Caeli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14. ^ * Gamma Caeli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7日). 
  15. ^ V* X Caeli – Variable Star of Delta Scuti type.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16. ^ Templeton, M. Delta Scuti and the Delta Scuti Variables. AAVSO Websi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 2010年7月16日 [2014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24日). 
  17. ^ X., V. S.; Patrick, W. X Caeli. AAVSO Websi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 2010年1月4日 [28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18. ^ V* RV Caeli – Pulsating variable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19. ^ X., V. S. RV Caeli. AAVSO Websi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 25 August 2009 [2014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20. ^ Ashland Astronomy Studio: Where Art and Science Converge. Nu Caeli (HIP 22488). [2014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29日). 
  21. ^ 21.0 21.1 HR 1557 – Star in double system.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7日). 
  22. ^ CD-41 1593B – Star in double system.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1日). 
  23. ^ Ashland Astronomy Studio: Where Art and Science Converge. Lambda Caeli (HIP 21998). [2014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29日). 
  24. ^ HR 1518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25. ^ Zeta Caeli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26. ^ 26.0 26.1 V* RR Caeli – Eclipsing binary of Algol type (detached).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28日). 
  27. ^ Bruch, A.; Diaz, M. P. The Eclipsing Precataclysmic Binary RR Caeli.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998, 116 (2): 908. Bibcode:1998AJ....116..908B. doi:10.1086/300471. 
  28. ^ Qian, S. B.; Liu, L.; Zhu, L. Y.; Dai, Z. B.; Fernández Lajús, E.; Baume, G. L. A circumbinary planet in orbit around the short-period white dwarf eclipsing binary RR Cae.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s. 2012, 422: L24. Bibcode:2012MNRAS.422L..24Q. arXiv:1201.4205可免费查阅. doi:10.1111/j.1745-3933.2012.01228.x. 
  29. ^ Maxted, P. F. L.; O'Donoghue, D.; Morales-Rueda, L.; Napiwotzki, R.; Smalley, B. The mass and radius of the M-dwarf in the short-period eclipsing binary RR Caeli.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7, 376 (2): 919–928. Bibcode:2007MNRAS.376..919M. arXiv:astro-ph/0702005可免费查阅. doi:10.1111/j.1365-2966.2007.11564.x. 
  30. ^ Magain, P.; Letawe, G. R.; Courbin, F. D. R.; Jablonka, P.; Jahnke, K.; Meylan, G.; Wisotzki, L. Discovery of a bright quasar without a massive host galaxy. Nature. 2005, 437 (7057): 381–384. Bibcode:2005Natur.437..381M. PMID 16163349. arXiv:astro-ph/0509433可免费查阅. doi:10.1038/nature04013. 
  31. ^ Haehnelt, M. G.; Davies, M. B.; Rees, M. J. Possible evidence for the ejection of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from an ongoing merger of galaxi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s. 2006, 366: L22. Bibcode:2006MNRAS.366L..22H. arXiv:astro-ph/0511245可免费查阅. doi:10.1111/j.1745-3933.2005.00124.x. 
  32. ^ Feain, I. J.; Papadopoulos, P. P.; Ekers, R. D.; Middelberg, E. Dressing a Naked Quasar: Star Formation and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Feedback in HE 0450−2958.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7, 662 (2): 872. Bibcode:2007ApJ...662..872F. arXiv:astro-ph/0703101可免费查阅. doi:10.1086/518027.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