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坝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坝话
Lamo, mBo
’Bo skad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西藏左贡县昌都县
語系
汉藏语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Glottologlamo1245[1]

东坝话(也称Lamo、mBo;IPA: mbo˥’Bo skad),是一种未被分类的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昌都县左贡县。最近由Suzuki & Nyima (2016)记录。

Suzuki & Nyima (2018)记录了东坝乡格瓦方言。

名称

[编辑]

《昌都地区志》 (2005: 819)[2]因这种语言分布在左贡县东坝乡,将其称作东坝话。

康藏族称他们为mBo或mBo mi(’bo mi)。传统上认为东坝话使用者也自称Po mi,但并不是所有东坝话使用者都知道这个内名。他们称自己的语言为“Lamo”。部分使用者也称其为“ˊmbo hkə”。[3]:38–81

东坝话内名与地点(素苦话(藏文:gSerkhu)是一种难以与其他方言互通的方言):[3]

语言 内名 位置
东坝话 [la55 mo55] 左贡县东坝乡
东坝话 [la55 mɛ53] 左贡县中林卡乡
素苦话(gSerkhu) [sə55 khu55] 察隅县下察隅镇

人口分布[3]

[编辑]

东坝话使用者约有4千人,其中2千人生活在东坝乡,另外2千生活在中林卡乡。两个乡都在左贡县怒江沿岸。[3]

语言 县与镇
东坝话 左贡县东坝乡 军拥村、格瓦村、普卡村、坝左村和加坝村
东坝话(Lamei) 左贡县中林卡乡 十字卡村、洛巴村、若巴村、瓦堆村和瓦美村
gSerkhu 察隅县上察隅镇 本堆村、目宗村、翠兴村和西巴村

方言

[编辑]

有两种方言:[3]

  • 东坝话/Lamo(藏语名:mBo-skad)
  • Lamei

东坝乡有5个东坝话村庄,分别是军拥村、格瓦村、普卡村、坝左村和加坝村。其余村都说藏语康方言。[3]

Lamei分布在5个村庄,中林卡乡使用者约1500至2千人。十字卡村、洛巴村、若巴村、瓦堆村和瓦美村几个村只有Lamei使用者。俄巴、普拉和左西几个村既有Lamei使用者也有康方言使用者。[3]

gSerkhu是东坝话方言,但几乎不能互通。藏语康方言使用者称其语言为Sikhu。gSerkhu使用者分布在察隅县上察隅镇gSerkhu河谷的本堆村、目宗村、翠兴村和西巴村4个村中,约有80户、400人。都分布在察隅县上察隅镇。察隅县也有藏语康方言使用者,从东坝乡的东坝话语区迁来。[3]

分类

[编辑]

Suzuki & Nyima (2016, 2018)认为东坝话属于羌语支向柏霖 (2016)[4]认为mBo属于嘉绒语支尔龚-拉坞戎语语群。

Suzuki & Nyima (2018)注意到东坝话和其他两种最近发现的语言——西藏东部昌都县如美话(分布在左贡县马尔康市澜沧江河谷)和则松话(分布在察雅县北部)——关系密切。

东坝话与书面藏语原始藏缅语比较(Nyima & Suzuki 2019):[3]

词义 东坝话 书面藏语 原始藏缅语
1 ˉdə gcig *tyak ~ *g-t(y)ik
4 ˉlə̰ bzhi *b-ləy
7 ˉn̥i bdun *s-ni-s
10 ˉʁɑ bcu *ts(y)i(y) ~ *tsyay
ˉnə khyod *na-ŋ
ˊre rta *s/m-rang
ˉse khrag *s-hywəy-t
尿 ˉqo gcin *kum

词汇

[编辑]

Suzuki & Nyima (2016)给出下列东坝话词汇。

词义 东把话
1 də˥
2 na˥
3 sɔ̰̃˩
4 lə̰˥
5 ɴʷɚ̰˥
6 tɕi˩
7 n̥i˥
8 ʱdʑə˥
9 ᵑɡo˥
10 ʁɑ˥
100 ʱdʑi˥
ŋa˥
nə˥
kə˥
sa˥
尿 qo˩
tɕʰi˥
ʰtɕɑ˥
ʁɑ˩
ɲɛ˩ (藏语群借词)
pʰo˥ ɦu
re˩
nɑ˥
sɛ˥ tɕʰɛ (藏语群借词)
ɕe˩ mɛ (藏语群借词)
山腰 ɴɢa˥
jʉ˥
tɕɯ˥
tɕə˥
wə˥-
nə˥-

音系

[编辑]

Suzuki & Nyima (2018)[5]报告了格瓦方言的音系,称东坝话“具有独特的音系演变”。

双唇音 齿龈音 卷舌音 硬腭音 软腭音 小舌音 声门音
普通 咝音
鼻音 ȵ̊ ŋ̊ ɴ̥
m n ȵ ŋ ɴ
塞音/
塞擦音
不送气 p t ts ʈ k q ʔ
送气 tsʰ ʈʰ tɕʰ
b d dz ɖ g ɢ
通音 s ʂ ɕ x χ h
z ʑ ɣ ʁ ɦ
近音
w l j
颤音 r

前鼻化前送气可分析为前声母成分。

i ʉ ɯ u
半闭 e ɵ o
ə, (ɚ), (əɣ)
半开 ɛ ɔ
a ɑ

所有元音都可加嘎裂声鼻化。还有几种较少见的次要调音,如R化/ɚ/与软腭化/əɣ/。

音节结构cCGV

声调有高调和升调,与如美话则松话相同。声调承载单元是每个词的前两个音节,常常不包含第二个音节。[5]

形态

[编辑]

东坝话方向性前缀:[3]

  • n-: ˊnə- sə̰“杀”、ˊna-qɑ“嚼”、ˊnu-pho“落”
  • th-: ˊtho-xɯ“去”、ˊtho-ndzo“收集”、ˊthe-ji“卖”
  • k-: ˊka-tɵ“买”、ˉko’-ɕa“打碎”
  • t-: ˉtu’-rɑ“接受”、ˉtə’-tɕa“戴(帽子)”
  • l-: ˉla’-mbo“推翻”
  • w-: ˉwo’-ɕa“撕毁”、ˊwu-ndzə“吃”

方向性前缀加le“来”:[3]

  • ˊne-le:“下来”
  • ˊthe-le:“(他)到了”(仅限完成体/不定过去时)
  • k-:(无)
  • ˊtə’-le:“向上来/来靠近说话者”
  • ˉle-le: “来到一个离说话者较近的地方”
  • ˊwu-le:“水平地向说话者来”

参考

[编辑]
  1.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Lamo.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 西藏昌都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5). 《昌都地区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Tashi Nyima; Hiroyuki Suzuki. Newly recognised languages in Chamdo: Geography, culture, history, and language. 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 2019, 42 (1). ISSN 0731-3500. doi:10.1075/ltba.18004.nyi可免费查阅. 
  4. ^ 向柏霖. 2016. Les journées d'études sur les langues du Sichu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Suzuki, Hiroyuki; Nyima, Tashi.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among three non-Tibetic languages in Chamdo, TAR. Proceedings of the 5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第51回国際漢蔵語学会実行委員会・京都大学白眉センター). September 2018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19).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