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字文化圈所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歷史悠久。在中国先秦时代既已作为地名出现,至春秋战国时演变为行政区单位,沿用至今,成为漢字文化圈传统意义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地方行政單位名稱,扩展出县级行政区的概念。在今日的漢語圈,「縣」主要作為次級行政區存在,但在日本則是一級行政區。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行政区单位,现代中国学者认为,县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地方行政的分水岭,有「皇权不下县」之说。其观点认为中央政府的行政仅触及县以上行政区,縣和縣以下则是处于類似「地方自治」的状态[1]

历史

[编辑]

起源

[编辑]

在中国,“县”成为行政区单位名称始于春秋时期。在此之前,周朝在政治上奉行分封制。此級行政單位在先秦有不同用字,戰國各國用字尤其混亂。西周時期寫作「[2]春秋時期燕國亦寫作「[3]戰國時期,三晉寫作「𬪗」或「[4]燕國寫作「缺字图片[5]楚國寫作「𨳿」(日语楚文字」字)[6]齊國寫作「缺字图片[7]秦國寫作「[8]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認為「縣」的來源是周武王分封诸侯之时,由于不愿意给诸侯过大的封地,又不愿分封太多的异姓诸侯,导致“有许多地方既非王畿又无适当的人可封”,这些土地“悬而未决”,只能暂时派人管理,等待有合适的人来封,称为“悬之”,后来就演化成了“[9]。但鑑於先秦除了戰國秦系的用字是「」外,其餘皆非「」,而西周用字更是「」,此說可疑。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大国灭掉小国之后如不愿将该地分封给贵族,也会设置为县。如楚国就先后将权国陈国蔡国灭掉立县。晋国也曾将大夫封地划分出一块设置为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县主要原因是国君想扩大自己的权力,而不愿意将土地分封给其他贵族,所以设置县,交给受国君任命的县尹县令县公县大夫管辖,“使其成为独立的地方政治单位而直属于中央”。所以春秋时期的县只有“晋、楚、秦、齐、吴等大国”有,而小国不需要设县[9]。至戰國時代,這種行政区划制度逐漸成熟,為各強國採用,逐漸減少分封於貴族的地區。

中国学界对县的起源研究自1930年代起步[10]。当代研究者将县的演进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县鄙之县”到“县邑之县”再到“郡县之县”[11]西周时期,一国之区域主要以国(或称都)、野(或称鄙)区分,此时的县即县鄙之县春秋时期,最初主要设置在各诸侯国的边疆之地,当时的等诸侯大国兼并了周围的其它小国,不再另行封建的,就在原来的国的地方设置为县。是为县邑之县。有记录最早的县,是《史记[12]所记秦武公十年(前688年)“初县之”的邽县冀县,以及次年的杜县郑县。到了春秋后期,各国把县制推广到内地,渐渐地在边疆之地设,郡的面积比县大,却地广人稀,行政地位比县低,但是军事力量和重要性则超过县。战国时期,各国疆域逐渐成型,即使边境也逐渐繁荣起来,才开始在郡下设县,逐渐产生郡、县两级制。是为郡县之县

秦汉

[编辑]

自前235年起,秦灭六国,逐步统一中国。秦国在获得新的疆域过程中,依然延续此前习惯,不再分封。前221年,秦朝政府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由此确立了郡、县二级制

西汉初,建立郡县制封国制并行的行政区划体制,是为郡国制漢朝行政區劃中,郡、管县。银雀山竹简《库法》云:“大县百里,中县七十里,小县五十里。大县两万家,中县万五千家,小县万家。”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县置令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县之下为、乡之下为,以鄉里制管理。

汉以后

[编辑]

东汉及以后,成为一级行政区,建立起州、、县的三级行政区体制。汉朝以後,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或同一辖域因行政区划制度的不同,县可能被郡、府、州或军、监所辖,上级行政区常有变动,但县作为主要的三级或四级行政区单位则是相对稳定的。後,縣相继隸屬於,或清行政区划体制中,县是主要的三级行政单位。

现代

[编辑]

中華民國

[编辑]

民國三年(1914年)1月,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内务部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在全国范围内,消灭重名县。民國初年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繼承清朝行政區劃,但勵行行政區層級簡化。1910、20年代,县隸屬於,1928年宣布廢道制,縣直接隸屬於。但由於出現省下縣分過多,控制力不彰;故某些省又設置行政督察區做中介以方便管理。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应对战争形势创制了抗日联合县的形态[13]:34

中華民國自1949年後僅統治台澎金馬地區(自由地區),因實際管轄領土縮小,乃直接由臺灣省管轄。1998年修憲以後,省虛級化,改由中央政府行政院)內政部直接管轄,成為實質上的一級行政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中共在其管控地区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行政区划体制。县通常被专区管辖。这一体制,随着中共的军事胜利被推广至全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新政府对行政等级有过多次调整。1950年代,成为最主要的一级行政区

自1950年代起,除各直辖市外,所有县均隶属于专区(行政督察专区)。1970年代后,专区被地区地级行政区取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县和县级市在法律上是二级地方行政单位,直接隶属于省。然而,在省与县之间实际上存在另一级行政单位,即地级行政区。除各直辖市、海南省直管县外,县和县级市均由地级行政区“代管”,因此在事实上地级行政区的下辖行政区。随着撤县设市撤县改区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县成为县级市市辖区

  • 縣與上級地級市同名:承德市承德縣、撫順市撫順縣、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遼陽市遼陽縣、鐵嶺市鐵嶺縣、朝陽市朝陽縣、通化市通化縣、安陽市安陽縣、新鄉市新鄉縣、濮陽市濮陽縣、南昌市南昌縣、吉安市吉安縣、長沙市長沙縣、湘潭市湘潭縣、衡陽市衡陽縣、邵陽市邵陽縣、岳陽市岳陽縣、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
  • 縣與上級其他縣級行政區同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伊宁县

日本

[编辑]

日本近代以前實施封建幕藩體制),全國各地的「」具備實際上的一級行政區功能。至明治時代,為了中央集權施行「廢藩置縣」,於1871年改置「縣」為主要的一級行政區,延續至今。

與漢語的用法不同,現今日語的「縣」(けん ken)主要做為其他國家第一級行政區劃的譯稱英语Prefecture,英語對應詞為「Prefecture」。

其他

[编辑]
  • (Daerah)在马来西亚是二或三级行政区。
  • 「縣」在中國大陸是普遍做為國外第二/三級行政区划单位的汉译(在台灣是譯作「」),如印度”以下区划「district」译作“”;汉语常将英文的「county」译作“县”,如美國的行政區劃「」,但对英国的行政区划单位「county」则译作“”。
  • 市县合一,指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city或municipality)和县(county)合并成为了一个联合行政区。

注释

[编辑]
  1. ^ “皇权不下县”是一种历史真实吗. 凤凰网,来源:北京日报. 2016-07-25 [2018-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简体中文). 
  2. ^ 黄锦前. 申论西周金文的“县”——兼谈古文字资料对相关研究的重要性[J]. 文史哲, 2017(06):141-154+167.
  3. ^ 冯胜君. 战国燕系古文字资料综述[D]. 吉林大学, 1997.
  4. ^ 汤志彪. 三晋文字编[D]. 吉林大学, 2009.
  5. ^ 赵平安. 论燕国文字中的所谓“都”当为“缺字图片”(县)字[J]. 语言研究, 2006(4):77-79.
  6. ^ 清華簡繫年
  7. ^ 孙刚. 齊文字编[D]. 吉林大学, 2008.
  8. ^ 「縣」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繫也」,注為「此本是縣挂之縣,借爲州縣之縣。今俗加心,別作懸,義無所取」。意指今日之「懸」字即為古代「縣」,後來因引申作為行政區名使用,故兩字漸分歧。
  9. ^ 9.0 9.1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
  10. ^ 张华军. 《夏、秦之间“县”的演进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2008年03期). ISSN 1004-91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简体中文). 
  11. ^ 周书灿. 《春秋时期“县”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态》. 江海学刊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2003, (2003年第03期). ISSN 1000-856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简体中文). 
  12. ^ 《三家注史记·秦本纪第五》武公元年,伐彭戏氏......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集解地理志陇西有上邽县。应劭曰:“即邽戎邑也。”冀县属天水郡。十一年,初县杜、郑。
  13. ^ 李淑蘋. 简析晋察冀边区的联合县政府. 《历史教学》 (天津市: 历史教学社(天津)有限公司). 2004, (2004年第3期): 34—38. ISSN 0457-6241. doi:10.3969/j.issn.0457-6241.2004.03.006 (简体中文). 

参见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