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口述影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口述影像(英文:audio description,或descriptive video service),是一種為視障人士提供的服務,透過口語或文字敘述,將視障者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符號,讓視障者也能克服視覺障礙,協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的服務。簡單地說,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見」的「說」出來。

視障口述影像服務的應用範圍包括:電視電影戲劇博物館展覽、自然景觀的口語描述、到教科書插圖之文字解說等,乃至對任何視覺屬性之傳播媒介訊息的口語轉述皆屬之。

電影為例,口述影像便是在不干擾正常節目的聲音訊息和對白的情況下,將影片中的視覺成分,如空間佈景、場景、人物表情、動作等用語言加以解釋與描述的技術。

目的

[编辑]

視覺障礙,不只是感知的障礙,還影響了「理解、思考、記憶、創造、溝通」等能力的發展。因此,「視障口述影像服務」不但協助視障者將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以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透過「視障口述影像服務」更能累積視障者影像訊息的養分、彌補缺損,增進視障者融入社會文化的能力,也讓視障者和親友藉由共同觀賞、共同參與、共同分享,建立互動與共同記憶,真正融入家庭與社會文化生活。因此,「視障口述影像服務」是一種深具社會意涵的服務工作。

各地發展

[编辑]

台灣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趙雅麗教授,在台灣國科會的支持下,對口述影像進行了為期多年的科學研究,是全球第一個對口述影像進行系統性科學研究,並建構了從視覺語言到文字語言的翻譯、再現到表現的口述影像理論,繼而研發口述影像的創新服務。著有《言語世界中的流動光影-口述影像的理論建構》專書。

2002年,在台灣多位傳播界教授的發起下,促成了口述影像發展協會的成立。口述影像發展協會初期的服務工作,以「視障口述影像服務」為主。[1]

香港盲人輔導會在2011和2012年分別獲得賽馬會創意香港基金及香港公益金贊助,推動香港電影口述影像發展計劃,在2012年3月27日正式完成第一階段的實習部分。

此外,香港展能藝術會亦於2011年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成立賽馬會藝術通達服務中心,為香港的展覽、表演等藝文活動提供包括口述影像在內的通達服務。[2]

另外,香港口述影像協會(AuDeAHK)於2015年成立,具有口述影像學術研究背景和實務經驗的專業機構。致力推廣口述影像及培訓專業口述影像員,提倡資訊無障礙,促進社會共融。本會提供多元化的口述影像服務、口述影像員培訓課程、公眾教育及口述影像顧問服務。服務範疇包括:電影、電視節目、表演、展覽及觀光等等。

參考资料

[编辑]
  1. ^ 中華民國口述影像發展協會. [202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2. ^ 香港展能藝術會賽馬會藝術通達服務中心 - 關於我們. [201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6).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