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向毒品說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前美國第一夫人南茜·雷根在1987年於洛杉磯舉行的「向毒品說不」大會上發表演講。

向毒品說不」(Just Say No),又译为「向毒品说不[1],直譯為「說不就好」,是美國毒品戰爭期間的宣傳活動,流行於1980至1990年代,旨在勸阻孩童遠離違法的娛樂性藥物。這也是前美國第一夫人南茜·雷根在她丈夫任期內發明、支持的口號。[2]

開端

[编辑]

「向毒品說不」活動源於1970年代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贊助的物質濫用預防計畫,該計畫由休士頓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I. Evans)主持。埃文斯提倡社會預防理論,其中一項方法便是教導學生技巧,以抗拒同儕壓力與其它社會影響。[3]日後,當南茜·雷根開始參與反毒運動,她的言行便成為埃文斯博士所提出理論的最佳代言人。

南茜·雷根在1980年的競選旅行中,首次造訪紐約日頂村英语Daytop,這是一所戒毒療養院。此次造訪讓她意識到教育年輕人毒品與藥物濫用的重要性,當她的丈夫隆納·雷根當選美國總統後,她再度回到日頂村,談論她希望如何協助教育年輕人。[2]她在1981年指出,她扮演的角色是增進大眾對藥物濫用的認識:

成就

[编辑]
1985年,南茜·雷根在白宮主持第一夫人藥物濫用研討會。

1982年,南茜·雷根造訪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的朗費羅小學(Longfellow Elementary School),首次使用「向毒品說不」(Just Say No)這個英文片語。[4] 當這位第一夫人被小學女生提問「如果有人給妳毒品,妳會怎麼做」時,她說:「只要說不就好。」(Just Say No[5]從此,「向毒品說不」的校園社團、校方推動的反毒計畫開始盛行,年輕人紛紛訂下「遠離毒品」的自主規約。[6]

事後,當南茜·雷根被問及她對反毒運動的影響力時,她說:「只要妳能藉此拯救任何一個孩子,那就值得了。」[7]她四處旅行,奔走於美國國內各地與其他國家,里程總計250,000英里(400,000公里)[6]。此外,南茜·雷根也參觀了勒戒中心與預防濫用計畫。當她的行動開始受到媒體關注,她就運用自身影響力上遍電視脫口秀節目、錄製公益廣告,並撰寫投書。到了1985年秋季時,她已參加23場脫口秀,還在1983年10月共同主持《早安美國》節目,並協助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拍攝兩小時的藥物濫用紀錄片。[8][9]:62

之後,「向毒品說不」這個運動與口號開始進入美國流行文化,電視劇《小淘氣英语Diff'rent Strokes》與《龐姬·布魯斯特英语Punky Brewster》都曾拍攝以該運動為主題的影集。南茜·雷根本人也在1983年時出現在《錦繡豪門》與《小淘氣》影集中,爭取觀眾對反毒運動的支持。[10]

1985年起,南茜·雷根開始將行動擴展至國際範疇。她邀請30個不同國家的第一夫人造訪白宮,舉辦「第一夫人藥物濫用研討會」(First Ladies Conference on Drug Abuse)。她也因此成為第一位受邀在聯合國發表演說的第一夫人。[6]

為了擴張反毒運動規模,南茜·雷根也和美國女童軍同濟會、全國家長反毒聯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Parents for a Drug-Free Youth)合作推廣反毒運動。[9]:62同濟會因此使用這位第一夫人的形象與口號搭建超過2,000個廣告看板。[9]:62在美國國內外有超過5,000個「向毒品說不」學校社團與青年組織成立,還有更多社團與組織在美國各地持續教育兒童、青少年藥物對人的影響。[2]

影響

[编辑]
1986年,南茜·雷根在白宮的「向毒品說不」大會上。

南茜·雷根的努力成功增進大眾對毒品與藥物濫用的認識;但「向毒品說不」運動與其是否成功減少毒品使用,兩者的關聯仍不明確。雖然在雷根總統任期內,違法的娛樂性藥物用量與濫用情形有所改善;[9]:63[11][12]但這和「向毒品說不」運動的關聯,很可能只是虛假關係:根據一份2009年的研究指出,在20個對照實驗中,「向毒品說不」運動裡最為知名的教育計畫「藥物濫用拒絕教育」(Drug Abuse Resistance Education)對「藥物使用」這個變數毫無影響。[13]

這場運動也招致某些批評。有些評論家指出,南茜·雷根促進大眾藥物意識的方法,是將藥物「標籤化」、「簡單化」,「向毒品說不」淪為口號,而非實際的行動策略。[14]事實上,也有兩項研究指出,曾參與「藥物濫用拒絕教育」的人,實際上更傾向於使用酒精香菸[13]因此,南茜·雷根雖致力於推廣反毒運動,看似喚起大眾對藥物濫用的認識,其成效卻飽受質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朱瑞卿; 常君丽; 杜健. 真相:美国人为何如此缅怀南希·里根. 新华网国际. 北京.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6)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2.2 2.3 Mrs. Reagan's Crusade. 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Foundation.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7) (英语). 
  3. ^ Evans, R.I. Just say no. In Breslow, L. (编). Encyclopedia of Public Health. New York: Macmillan. : 1354 (英语). 
  4. ^ Loizeau, Pierre-Marie. Nancy Reagan: The Woman Behind the Man. Nova Publishers. 1984: 104–105. ISBN 978-1-59033-759-2 (英语). 
  5. ^ Remarks at the Nancy Reagan Drug Abuse Center Benefit Dinner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Ronald Reagan Foundation. 1989-01-04 [200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1) (英语). ...in Oakland where a schoolchild in an audience Nancy was addressing stood up and asked what she and her friends should say when someone offered them drugs. And Nancy said, "Just say no." And within a few months thousands of Just Say No clubs had sprung up in schools around the country. 
  6. ^ 6.0 6.1 6.2 First Lady Biography: Nancy Reagan. National First Ladies Library. [200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7) (英语). 
  7. ^ Tribute to Nancy Reagan (Motion pictur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事件发生在 3:08. May 2005 [2008-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英语).  存档副本.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8. 
  8. ^ First Lady, Press Office: Records, 1981-1989.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9. ^ 9.0 9.1 9.2 9.3 Benze, James G. Nancy Reagan: On the White House Stage.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英语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05. ISBN 9780700614011 (英语). 
  10. ^ 'Diff'rent Strokes': The Reporter (1983). The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0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2) (英语). 
  11. ^ NIDA InfoFacts: High School and Youth Trends.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NIH. [2007-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0) (英语). 
  12. ^ Interview: Dr. Herbert Kleber. PBS. [200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0) (英语). The politics of the Reagan years and the Bush years probably made it somewhat harder to get treatment expanded,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may have decreased initiation and use. For example, marijuana went from thirty-three percent of high-school seniors in 1980 to twelve percent in 1991. 
  13. ^ 13.0 13.1 Scott O. Lilienfeld; Hal Arkowitz. Why "Just Say No" Doesn't Work. Scientific American. 2014-01-01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英语). 
  14. ^ Wolf, Juli.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Nancy Reagan. PBS. [2008-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0)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