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家勞役團

坐标52°29′31″N 13°17′6″E / 52.49194°N 13.28500°E / 52.49194; 13.285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政府機構
国家劳役团
Reichsarbeitsdienst
国家劳役团团旗,别名为“咖啡豆”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1935年6月26日
前身機構Frewilliger Arbeitsdienst(FAD)
Nationalsozialistischer Arbeitsdienst(NSAD)
解散時間1945年5月8日
机构驻地柏林格吕奈瓦尔德
52°29′31″N 13°17′6″E / 52.49194°N 13.28500°E / 52.49194; 13.28500
僱員數目200,000 (1935年)
350,000 (1939年)
上级机构帝国内务部
影像资料

1940年的国家劳役团队伍
國家勞役團妇女團團旗

國家勞役團(德語:Reichsarbeitsdienst直译:“国家劳动服务”),是纳粹德国于1933年至1945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教育組織。從1935年六月始,每個德國男青年需在18岁兵役前首先履行六個月的勞動義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此勞役適用人群擴大至女青年。

起源

[编辑]

「女性服役」之想法在德國並非納粹原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德國女權運動,此想法便有探討過。[1]

納粹時期的國民勞役之想法則是來源於保加利亞,由納粹權力機關借用。保加利亞早在1920年推行了此種所謂的「國民勞役」,亦即,全國三成之國民必須履行勞役,以為公共利益服務。保加利亞之先例引起了德國保守派及左派人士的注意,因為他們特別強調「國民教育」與「體力勞動」結合之效果。

1931年,布呂寧政府為減少由經濟危機產生的大量失業人口,開始推行一種「志願勞役制」(德語:Freiwillige Arbeitsdienst)。然而該舉措效果并不佳,部份勞役營濫用為軍訓營對付國家敵對力量。

參考資料

[编辑]
  1. ^ Johannes Steffen: Notstandsarbeit – Fürsorgearbeit – Pflichtarbeit – Freiwilliger Arbeitsdienst. Die öffentlich geförderte bzw. erzwungene Beschäftigung in der Weimarer Republik – 1918/19 bis 1932/33 (Manuskript) Bremen, Juni 1994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