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藏斯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藏斯卡位置圖

藏斯卡拉達克語:ཨནསར་,印地語जांसकर,英語:Zanskar),又譯為藏斯噶桑噶尔,在印度西北方拉達克卡基尔县下轄的一個。臨近西藏

藏斯卡的嘛呢石

拉達克中央直轄區的範圍是一個山脈,從此分離查谟和克什米尔。地質上,藏斯卡山脈屬於Tethys Himalaya(特提斯喜馬拉雅山)的一部分,Tethys喜馬拉雅山約100公里寬。藏斯卡山脈的平均高度約為6,000 m(19,700 ft)。它的東部被稱為Rupshu。該鎮到2020年的人口為20,000。[1]

70多年來,藏斯卡(Zanskar)居民一直要求與現有的卡吉爾(Kargil)區分開的新區。[1]

灵吉寺(Lingshed Monastery)

由來

[编辑]

藏斯卡(ཟངས་དཀར zangs dkar)在社會科學(人類學,性別研究)學術研究中大多以“Zangskar”的形式出現,反映了拉达克语的發音,儘管Zanskari的發音是Zãhar。較舊的地理帳戶和地圖可能會使用替代拼寫“Zaskar”。對該名稱的詞源學研究(Snellgrove和Skorupsky,1980)表明,該名稱的起源可能是指該地區銅的天然存在,其藏語為“Zangs”。然而,第二個音節似乎更具挑戰性,因為它具有各種含義:“Zangs-dkar”(白銅),“Zangs-mkhar”(銅宮)或“Zangs-skar”(銅星)。zan(銅)skar(山谷)意为铜谷。

歷史

[编辑]

藏斯卡人類活動的最早痕跡可以追溯到青銅器時代。歸因於那個時期的刻在岩石上的文字表明,他們的創造者是居住在哈薩克斯坦和中國之間的中亞草原上的獵人。人們懷疑,後來被稱為孟族的印度裔歐洲人可能居住在該地區,然後與下一個定居者達爾德人混合或被其取代。來自克什米爾的早期佛教最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在藏斯卡爾傳播。最早的古蹟可追溯到庫山時期。佛教向東方傳播之後,藏斯卡(Zanskar)和西喜馬拉雅山的大部分地區在7世紀被藏人壓倒,他們施加了當時的萬物有靈論本恩宗教。

旅遊

[编辑]

旅遊業可能是藏斯卡近期遭受的重大破壞。該地區向外國人開放帶來了好處,例如為學校提供資金,恢復寺院和道路,但也給脆弱的山區環境和人口帶來破壞或流失。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Ladakh-based Buddhist association demands district status for Zanskar. India Today. September 4, 2019 [202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