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
裙,俗稱裙子,為覆蓋腰身以下,筒形或圓錐形的衣服。與褲不同,襯裙並不開叉,雙腿不用分別穿套(然而,有人把在胯下分開的馬褲套進裙子)。在許多文化中男女都會著裙,但是基於線條搭配審美觀念,以至後來普遍男性認為穿裙的長度和重量,對于行動和工作不甚方便,裙因此常被視為女性的衣著,但也有例外。例如蘇格蘭裙(kilt)被視為蘇格蘭的傳統男性衣著,並逐漸成為世界各地的時尚。
裙子的历史
[编辑]裙子的历史在女性的衣服中是最古老的。从古埃及时就有,开始是把布缠绕在身上或缝成单纯的筒形,到了中世纪,又设计出了应用省缝和喇叭形的裁剪法。由此可见,裙子的制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并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随着服装整体的装饰化,到了16世纪中期,又有一部份人使用了裙环(hoop,为裙子造型用的一种衬裙),把它放入裙子的里面,使裙子的造型有了膨胀感,在裙子的历史中,被认为最具有豪华与装饰性的是18世纪的洛可可时代。从那时以后,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被加以夸张的裙子也一时消失,再次又流行了把硬衬布衬裙(crinoIine,用马尾和麻的混纺布制作的衬裙)放入裙内的裙子,19世纪末期,又出现了在臀部放入后腰垫(bustle)的裙子。
20世纪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伴随女性加入社会生活的同时,裙子也变为易于活动的短裙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像长裙、超短裙等,根据流行出现了各式裙形,直至如今。
裙子的分類
[编辑]按裙腰在腰节线的位置区分,有中腰裙、低腰裙、高腰裙;按裙长区分,有长裙(裙摆至胫中以下)、中裙(裙摆至膝以下、胫中以上)、短裙(裙摆至膝以上)和超短裙(裙摆仅及大腿中部);按裙体外形轮廓区分,可分为统裙、斜裙、缠绕裙三大类。
统裙
[编辑]从裙腰开始自然垂落的筒状或管状裙。又称筒裙、直裙、直统裙。常见的有旗袍裙、西装裙、夹克裙、围裹裙、鉛筆裙等。
- 旗袍裙。左右侧缝开衩。因造型与旗袍中腰以下部分相同而得名。多选用丝绸、丝绒、锦缎、羊毛绒等面料裁制。
- 西装裙。又稱窄裙、一步裙,通常采用收颡、打褶等方法使裙体合身。因与西装上衣配套穿着而得名。多选用呢、绒、化纤混纺织物和针织面料裁制。
- 夹克裙注重拼缝装饰,在缝合处缉明线,有横插袋或明贴袋,后裙摆开衩或前中缝开门,也可采用暗褶。因与夹克衫的装饰特点相近而得名。多以坚固呢、小帆布等比较厚实的面料裁制。
- 围裹裙。从裙腰至摆开口的裙片 ,通常在前身交叠,以纽带系合。因围裹式穿着而得名。面料不限。也可不用纽带,围裹下体后将余幅塞入裙腰。
斜裙
[编辑]由腰部至下摆斜向展开略呈A字形的裙。多用棉布、丝绸、薄呢料和化纤织物等裁制。按裙型构成可分为单片斜裙和多片斜裙。单片斜裙又称圆台裙。是将一块幅宽与长度等同的面料,在中央挖剪出腰围洞的裙,宜选用软薄面料裁制。多片斜裙由两片以上的扇形面料纵向拼接构成。通常以片数命名,有两片斜裙、4片斜裙、16片斜裙等。
- 钟形裙。外形似钟的裙。腰部常以褶饰使裙体蓬起,内加衬里或亚麻布质的衬裙。
- 喇叭裙。裙体上部与腰臀紧密贴附,由臀线斜向下展开,形似喇叭状。
- 超短裙。又稱迷你裙,指長度較短不過膝,僅能遮蓋住一部份大腿甚至僅遮蓋臀部的裙子。
- 褶裙。有定型褶的裙。通常采用可塑性高的面料,加热压出褶形。有百褶裙、褶裥裙等。百褶裙的裙体为等宽一边倒的明褶和暗褶。褶裥裙通常在臀围以上部位为收拢缉缝的裥,臀围线以下为烫出的活褶。褶裥裙的褶裥一般比百褶裙宽,并富于变化。
- 节裙。又称塔裙、蛋糕裙。裙体以多层次的横向多片剪接,外形如同塔状。通常为曳地长裙,每节裙片抽碎褶,产生波浪效果。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皇室,多用于隆重的社交场合。现已将节裙改短,便于日常穿着。
缠绕裙
[编辑]用布料缠绕躯干和腿部,用立体裁剪法裁制的裙。因缠绕方法不一,裙式也多种多样。缠绕裙常作为晚礼服,当人体动作时,裙体绉褶的光影效果给人以韵律美感。
男裙
[编辑]在西方文明里,裙子,连衣裙与其他类似的服装通常被被认为是女装,虽然历史上并不是这样。虽然,一些设计师如讓-保羅·高緹耶设计了男裙,苏格兰裙在一些场合下被广泛接受,男士着裙的现象一般在異性裝扮的时候才能看到。如今,男性穿裙的風氣也逐漸流行。
相關條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中国大百科全书》
- Batik Kaft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