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馬克·夏卡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克·夏卡爾
Marc Chagall
1920 年左右 的 马克·夏卡尔
出生Moishe Shagal
(1887-07-06)1887年7月6日
 俄罗斯帝国利奧茲諾
逝世1985年3月28日(1985歲—03—28)(97歲)
 法國聖保羅
国籍俄罗斯帝国 俄羅斯 (1887-1910)
 法國 (1910-去世)[1]
民族猶太人
知名于
知名作品馬克·夏卡爾作品列表
运动
配偶貝拉·羅森菲爾德英语Bella Rosenfeld(1915–1944妻逝)
Valentina "Vava" Brodsky(1952–1985)[2]
儿女Ida Chagall(與貝拉·羅森菲爾德);David McNeil(與Virginia Haggard McNeil)
1941年的夏卡爾,卡尔·范·韦克滕

馬克·夏卡爾(又譯馬克·夏加爾;俄语:Марк Шага́л意第緒語מאַרק שאַגאַל‎;法語:Marc Chagall;1887年7月6日—1985年3月28日),出生名莫伊舍·扎卡爾羅維奇·夏卡爾白俄羅斯語Мойша Захаравіч Шагалаў;羅馬轉化:Moishe Zakharovich Shagal),是白俄羅斯猶太裔著名藝術家,游離於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多流派間,作品形式包括繪畫素描彩色玻璃舞台佈景陶瓷[1]。他的畫呈現出夢幻、象徵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實派」一詞就是阿波里奈爾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

夏卡爾出身猶太家庭,早期的猶太思想是他根深蒂固的思想泉源。其父母以微薄的收入養育10名子女,家境貧困。少時所見黑暗的木屋、迷信的鄉民、演奏著小提琴的人、以及等都成為了夏卡爾的創作泉源。1922年離開俄國,定居於巴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移居美國,開始設計芭蕾舞的佈景和服裝。這些畫中的動物、物體和人取材於個人生活、美夢和俄羅斯民間傳說。

生平

[编辑]
《生日》,夏卡爾代表作之一

夏卡爾原名莫依希·夏卡爾,於1887年7月7日出生在白俄羅斯靠近俄羅斯維捷布斯克附近的村庄利奧茲諾。其父母是講意第緒語哈西德派猶太教徒。不富裕的生活環境,加上嚴格禁止繪製圖像的信仰傳統,本應限制夏卡爾成為畫家的路。但富有文化傳統的哈西德派及故鄉的自然景象,反為其帶來豐富的創作元素,不斷出現在其作品中。

小學時,夏卡爾從同學那看到書籍的插圖,回家後,他模仿書籍插圖,並以自己的想像重組,這開啟了他的繪畫之路。之後,他在當地的寫實派畫家彭恩的工作室學習繪畫。1907年,夏卡爾來到聖彼得堡,斷斷續續學習了3年,最後投入巴克斯特門下的藝術學校。他從巴克斯特那得知巴黎的藝術環境,便開始對巴黎懷著無限憧憬。1910年,隻身前去法國。抵達法國後,就給自己取了法文名字馬克·夏卡爾。

在法國,他受到了後印象派表現主義立體派等思潮影響,並於1914年在名為《突擊》的畫廊裡舉行第一次的個展。隨後,他回到了維捷布斯克。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時期,夏卡爾出任維捷布斯克地區藝術人民委員,著手在當地創辦美術學院和博物館的計畫。但是,政治上的爭休不斷,使他放棄工作而移居莫斯科。在那裡,他把注意力轉向劇場,製作舞臺佈景服裝,並為莫斯科小劇院作壁畫。從1923年到二次大戰爆發間,他和妻女待在巴黎,並為《死魂靈》、《寓言》及《聖經》蝕刻系列製作插圖。

二次世界大戰時,因政治迫害來到美國,並在1945年為史特拉汶斯基芭蕾舞劇火鳥》設計背景和服裝。起初,美國的藝評家並不欣賞夏卡爾,但1946年大規模回顧展後,美國開始擁抱夏卡爾。1948到1985年去世前,定居法國。這段時間,他最有名的作品,便是彩色玻璃畫窗,及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新館製作的兩個大型壁畫。

阿波利奈爾是如此讚歎夏卡爾:「他從理性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把想像力與無意識的衝動相結合,產生了記憶夢幻的世界。他的境界是屬於超自然的。從他心靈深處激起的那份情感,是如此激烈。」;而畢卡索如此評論夏卡爾:「從馬諦斯以後,他是唯一真正懂得色彩的人。」從俄國擴散至整個歐洲,甚至到美國,夏卡爾的作品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夏卡爾作品特色

[编辑]

夏卡爾於1910年前往巴黎。在蒙帕納斯住一年半之後,搬到「蜂箱」的藝術家社區,因而結識許多前衛畫家 ,從而鼓勵了其在俄國已略見富有詩意而獨特風格。因同社區的畫家的介紹,夏卡爾於1912年時,加入名為「調色盤」(La Palette)藝術學院與「黃金分割派」。「調色盤」和「黃金分割」都是立體主義畫派,放棄用傳統的單一視角來觀察物體,將不同視點統合在同個畫面,希望以此來表達物體最為完整的形象;強調分裂效果,有時甚至將畫面支解到無法辨認的地步。受其影響,夏卡爾的作品如《向阿波里內爾致敬》和《樂園》等等,都明顯可見濃厚的立體主義的風格。

雖說夏卡爾的畫受到立體主義風格影響,但其只做了短時間的試驗。他在1944年接受斯威涅(Sweeney)的訪問時提及自己對立體主義的看法:夏卡爾覺得立體主義過度限制了繪畫的表現手法,只將物體解構後重組,他希望找尋更自由的表達方式,一種可以表達內心真實的呈現方式。夏卡爾從立體主義那學到對形的分析,但其解析的不是物體的結構,他重組的也不是物體的各個面向,而是他的記憶,他將經驗的記憶重組成充滿感情的畫。他說:「我是將佔據我內心的形象收集畫出來」。

因此我們可以說:「如果立體主義是對物體的分解及再統整有興趣,夏卡爾則是對分解的記憶有興趣」。他融合了立體主義的繪畫方式,亦了解其限制,藉著立體主義的技巧,「夏卡爾合併在不同時間所從事的一些活動,在他的畫作《我與村莊》。這畫作所關注的是童年的回憶,所捕捉的不是某一時刻,亦不是某一季節,而是成長的歲月。」

夏卡爾的自評

[编辑]

夏卡爾的作品內容表現多為超現實的繪畫。夏卡爾曾說:「很多人都說我的畫是的、幻想的、錯誤的。其實相反地,我的繪畫是寫實的⋯⋯」

「我不喜歡『幻想』和『象徵主義』這類話,在我內心的世界,一切都是現實的、恐怕比我們目睹的世界更加現實。」夏卡爾告訴我們,他的藝術雖看起來奇怪,卻是發自內心的情緒和感觸,不是憑空亂畫的,是藝術上的真實。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Benjamin Harshav: Marc Chagall and his times: a documentary narrative. Contraversions: Jews and Other Differenc.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 August 2003. ISBN 0804742146.
  2. ^ Polonsky, Gill, Chagall Phaidon, 1998. p. 25

外部連結

[编辑]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