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八角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八角鼓三弦

八角鼓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民間樂器,也是清代盛行一種藝術形式,又稱單弦或單弦牌子曲。是相聲的前身之一。

起源與歷史

[編輯]

8個角,8面鼓牆,或謂象徵着清代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個旗;或謂象徵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8個孔24個銅片,意謂24位固山。沒開孔的1面安着1個直穿鼓內、錐形圓頂的銅釘,外有3個銅片以作固定,意謂是「定罷干戈」,為希望天下太平的含義。在鼓牆外銅釘下掛有銅環,環上有兩條絲繩,下綴兩個穗子,象徵「谷秀雙穗」,希望豐收的意思。二穗顏色不同,一說為杏黃、鵝黃,象徵內八旗與外八旗;穗長3尺,暗合三才。一說原為黃、藍二穗,黃穗者為皇室所用,藍穗者為平民所用。八角鼓上蒙蟒皮,意為,內外蒙古,象徵中國統一。

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八旗入關,八角鼓正式進入關內。乾隆年間,八角鼓逐步發展成為坐唱形式的曲藝音樂,盛行於貴族(即北京旗人)間,多組織票房,編詞演唱以為自娛。出現了該行業的專業演員。使其逐漸在北京、直隸山東等關內地區流行。

自乾隆末年以後,旗籍子弟演唱的八角鼓包括5種演唱形式:

  • 岔曲
  • 群曲,由多人齊唱、輪唱,有鼓、板、鑼、鈸和弦樂伴奏。1949年後,這種形式有所改革,由多人亦歌亦舞演唱,稱為「單弦聯唱」。
  • 拆唱八角鼓,由演員分飾正、丑角色。以3人演唱的節目為多。因其演唱近於戲曲,俗稱「八角鼓帶小戲」。
  • 單弦,以1人操三弦自彈自唱而得名,演出方式有兩種:自彈自唱以及1人站唱、以八角鼓敲擊節拍、另1人操三弦伴奏。
  • 雙頭人,演唱內容與單弦相同。由2人共操1支三弦:1人按弦,1人彈撥,同時輪唱曲詞。
pFad - Phonifier reborn

Pfad - The Proxy pFad of © 2024 Garber Painting. All rights reserved.

Note: This service is not intended for secure transactions such as banking, social media, email, or purchasing. Use at your own risk. We assume no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broken pages.


Alternative Proxies:

Alternative Proxy

pFad Proxy

pFad v3 Proxy

pFad v4 Proxy